學生自學平台
設計與科技科 | 科技與生活科 |
視覺藝術科 | 音樂科
|
民國時期的抗日戰爭 | |
一二八事變:抗戰序幕 | 九一八事變:抗戰序幕 |
日軍轟炸上海閘北,多處爆炸起火。 | 1931年11月19日,日軍進佔黑龍江首府齊齊哈爾,至此奉天、吉林、黑龍江東北三省全部淪陷。 ![]() |
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後,侵華步伐沒有停止。1932年1月,日本藉口上海抵制日貨,要求中國道歉、賠償、懲兇。但未等上海政府答覆,日軍即在大批戰艦、飛機及坦克的支援下,於1932年1月28日晚,突然向上海閘北的中國軍隊發起攻擊,史稱「一二八事變」,又稱「一二八淞滬抗戰」、「上海事變」或「淞滬戰爭」。 當時中國駐軍為京滬戍衛司令陳銘樞麾下的十九路軍。對於日軍突襲淞滬,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、軍長蔡廷鍇的率領下奮起抵抗。2月,張治中率部前來增援。當時日軍約7萬人,中方正規軍約5萬人,裝備上日軍更佔絕對優勢,但國軍奮戰了一個多月,屢挫日軍,使之三易其帥。至3月初,國軍才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線。在英、美、法、意斡旋下,中日於5月簽署停戰協定,戰事結束。 | 1931年9月18日夜,在日本關東軍策劃下,其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,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。日軍以此為藉口進攻瀋陽,是為「九一八事變」,又稱「奉天事變」、「滿洲事變」、「柳條湖事件」。當時在東北的日軍有3萬多人,中國軍力約16萬,但中國軍隊卻奉令「不抵抗」。於是在次日,日軍侵佔了瀋陽,又陸續進攻奉天其他地方及鄰近省份。1931年底,東北全境淪陷。 事後,第一次大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( League of Nations)曾派出調查團赴東北,於1932年10月發表《李頓報告》(Lytton Report),同情中國、非議日本。日本對此非常不滿,遂退出國聯。「九一八事變」標誌着日本侵佔中國東北,東北軍民起而反抗,被視為十四年抗戰的開始,也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。 |